新中国成立前,坛丘人民历来饮用河水。人们先将河水贮于水缸,然后在缸中放入适量明矾沉淀后再饮用。由于缺乏卫生常识,特别是农村,农民在田地劳动时,口渴就在近处河里喝生水,故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蔓延,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。
新中国成立初,人民政府重视饮水卫生,大力宣传喝开水的好处。60年代,开展保护水源、减少污染的工作,禁止在河内洗马桶。70年代起,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,水源污染加剧,少数地区河水不能饮用。全社推广开场边井、灶边井,提倡饮用井水。80年代起,每隔2~3年清理河道污泥,加快河水流速,改善水质。
1992年7月,乡政府征用坛丘村第十七组农田6亩,总投资150万元,建成日产2500吨级自来水厂,1993年竣工并启用。从此镇区附近的村民400多户开始饮用自来水,以后逐年向农村延伸。1996年,自来水厂扩建第二期工程,取水口改在麻漾,新添自动和检验设备,供水能力从原来的2500吨每日增至5000吨每日,可供全镇生活、生产用水。是年坝里、沈泥、星塔、大谢、小谢5个村联合投资120万元新建联合水厂。1998年,全镇人民都饮用自来水。